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表明:心脏移植患者术后,通过对心脏供体的游离DNA(ddcfDNA)的检测,可以发现排斥反应的发生,从而减少非必要的穿刺活检。
对于所有患者,与使用重复测量的复合活检结果相比,供体心脏游离DNA(cfDNA)在 0.14 的预定义临界点的敏感性为 67%,特异性为 79%,PPV 为 34% 和用于检测排斥反应的 NPV 为 94%,曲线下面积 (AUC) 为 0.78(p<0.0001)。使用此阈值作为指导,供体心脏游离DNA(cfDNA)有望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来评估儿科和成人心脏移植后急性细胞和抗体介导的排斥(ACR 和 AMR)风险。儿科患者的活检结果略低于成人,供体心脏游离DNA(cfDNA)的敏感性为 86%,特异性为 61%,PPV 为 25%,NPV 为 97%,AUC 为 0.79(p=0.002)
“我们的多中心小组已经证明了临床检测供体来源游离 DNA 部分的实用性,这可以大大减少对常规穿刺活检的需求。我们的八个联盟中心正在继续分析其他数据并提出新的研究来使用这项技术。”Marc Richmond说到。
——Marc Richmond,医学博士,硕士,副教授
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儿科主任,儿科心肌病、心力衰竭和移植项目副医学主任
推荐阅读:
一种新型尿液cfDNA常温保存管AlloU及其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器官移植患者可以使用新冠疫苗吗?
《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发表综述:ddcfDNA可用于移植肾损伤检测